2021年5月19日,甬江实验室揭牌成立,自此正式拉开建设帷幕,边规划、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服务。从同心湖畔一栋写字楼起步,又转移到了更合适于材料研究的过渡场地。克服疫情防控期间的种种困难,经过半年多的紧张改造,慈海南路工业区里一座老旧的厂区,蝶变为一个色彩明快、朝气蓬勃的现代科研场所。三年间,全球科技精英奔“甬”而来、科研团队成形起势、创新服务枢纽功能初显、研究成果迭出并转化、企业孵化培育、迎来首批联培博士……
2024年5月19日,甬江实验室迎来成立3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我们发起了一个特别的纪念活动——光影记忆征集:用影像回溯过往,讲述你与实验室的故事。半个月来,我们收到了很多精彩难忘的图片、故事。投稿人里,有科研团队带头人,有通宵达旦做实验的工程师,有初入职场的Z世代,有加盟协同创新生态的创业者,也有默默关注支持实验室的朋友们……
奉读惠书,甚以为慰。感谢你见证、参与甬江实验室的成长,与大家分享你眼中的Y-Lab。以下,我们选取了部分来稿,与大家共赏,让更多的人了解成长过程中甬江实验室的人与事。
雨霖铃·甬江科研夜
寰宇新探,征程已启,甬江扬帆。时光不待我辈,担使命,岂能迟缓。
突破难关重重,日日加班惯。穿梭处,仪器设备,字节跳动不停歇。
灯火通明映窗棂,笃钻研,有灵感蹁跹。偶将手机轻举,此情景,铭记心间。
光学室里,讨论声声,气氛浓俨。待明朝,再攀高峰,华章更绚烂。
由”文心一言“协助创作
赵 蕾
新型显示与感知研究中心研究员
照片里的侧影就是我,是走进K1前同事的抓拍。我有个“头衔”——甬江实验室第一位研究员。2021年4月,导师向我推荐甬江实验室的时候,实验室还没挂牌,网上一点信息也没有。一次线上交流、一场线上面试、一通越洋电话之后,我决定加入这家全新的科研机构。很多朋友都说我这个选择太冒险了,但对未知的探索,就是科研的本质嘛!
三年来,我的研究组在微纳制造与原位测量研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目前还和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组建了重大项目攻关联合体,这是实验室首个重大攻关联盟。一不小心又拿了个“第一”,压力还是挺大的。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加油干吧!
邓必为
激光微纳制造与测量研究组研究员
上方这张照片是2023年8月底拍的。夕阳下,甬江实验室散发着温润的金光,透着一种包容万象的气度。这是我第一次来实验室,一位师兄邀请我观摩一场学术会议,实地感受下实验室氛围。
两个月之后,我又一次来到实验室,参加首届全球青年科技精英论坛,并作了交流发言。那次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实验室、宁波对人才的极大渴望和诚意,也加速了我归国的步伐。今年1月初,我正式加入甬江实验室,组建流动与智能化合成研究组。我相信在甬江实验室能将自己的研究更进一步,与实验室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温正慧
流动与智能化合成研究组研究员
照片里的这台设备是从法国进口的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CVD涂层设备。如果仅凭我的企业,根本无法“拥有”它,也没有高端科研人才去驾驭它。
几年前,我从基础研究转型做应用技术开发,并成立了初创企业。企业发展得还不错,可也有科技型中小企业都有的“心头患”——难以吸引高精尖人才。幸运的是,我们成功加盟甬江实验室,依靠实验室的高能级平台,建立了热场材料创新中心,很快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关键技术快速突破、快速转化之下,企业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去年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跃升至国内第一、第二。
相信在实验室的加持下,我们会越来越好,也希望更多的力量加入甬江生态圈,优势互补,一起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将新质生产力转化为产品力和市场力。
何少龙
热场材料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很骄傲在实验室筹建之时就加入进来了!左边上下两张照片是2021年4月29日拍的。当时,甬江实验还在筹建中,尚未挂牌。当天,我赶了趟八点多的火车从上海到宁波,直奔新材料初创园再转同心湖畔1688青年广场),和相关领导碰面,商讨实验室与微谱共建检测平台的事。历经16个月紧张建设,克服疫情防控期间的各种不便与困难,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在2022年8月31日启动运行。这是甬江实验室第一个建成的科研平台!一周之后,我们用中心的双束电子显微镜(FIB)在硅片表面微纳加工出我们的心语,纪念与实验室家人们共庆中秋佳节。
三年来,我在沪甬双城间奔走,全身心投入到中心建设中。目前,中心已获评“国家长三角先进材料及器件失效与可靠性验证平台”;运行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为全国600多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提供“诊”“疗”一体化服务。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增加人才厚度,切实帮助企业与科研破解发展痛点难点卡点,进一步打响“诊疗一体”品牌。见证和参与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与有荣焉!祝福!
侯小刚
材料分析与检测平台总监
我在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做小试和中试实验。随着实验从10升逐步放大,一天的工作时间也拉到了20小时以上,熬夜、整宿不睡是常态。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年初,那个时候刚进入中试1立方米阶段,实验出问题了,当时是深夜12点多。原本大家都有些疲惫,可状况一出,立马精神了,全组连夜讨论,复盘各种数据。那次讨论很奏效,我们找到了症结所在,确保了第二天实验顺利推进。每次坚守20小时完成的实验,都向成功逼近了一步。
终于,在去年超高纯氧化硅纳米颗粒大规模可控制备关键技术迎来重大突破,经受住了知名企业用户严苛验证,“样品”成了“产品”。凭着这门“绝技”,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创公司也诞生了!每一位团队成员的付出也都得到了肯定。在共创共享的自豪和喜悦里,我们已经踏上了新征程。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高云峰
无机氧化硅可控制备研究中心工程师
我是甬江实验室第一批联培博士生,加入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中心不到三个月。选择甬江实验室-宁波诺丁汉大学联培博士项目主要基于三点:第一,家里有不少人是医生,而我此前做软体机器人方面的研究,所以想从事医工交叉领域的科研工作;第二,甬江实验室理念先进,这个项目将新工科技术运用到生物领域,属于前沿尖端研究领域,很有前景;第三,了解到实验室方面对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很大,赋予很大的科研自由。
来了之后,切切实实感受到一家初创新型研发机构的活力。虽然刚起步,还在过渡场地办公,但很舍得投入,在原有的厂房里建起了无菌无尘的操作空间,还有很多高精尖设备,挺震撼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管理部门主动对接,出现问题迅速解决,很高效很贴心。希望在这里锻造硬本领,为精准医疗发展、造福社会蓄势积力。
李卓炜
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中心博士生
入职实验室的第二天,我就赶上了一期“高山讲堂”。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欧欣研究员。开讲前,我特意在网上搜索了下欧老师的研究背景,对我一个文科生来说,满眼是“不明觉厉”的新词。
就这样,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听这场前沿科学讲座。出乎意料的是,两个多小时后,我似乎懂了些科学道理。当然,这完全得归功于欧老师出色的讲课功力,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他挥舞着那把神奇的“万能离子刀”,对各种材料器件切割、组合,听得我全程不低头。而这期“高山讲堂”,也打破了我对科学研究“冷冰冰”的印象。
科学不仅是深奥、神圣的,也富有速度与激情,它的魅力会透过每一个科研人员的思想,感染每一个爱学、乐学的人。
王 正
综合管理部主管
这位衣着朴素、侧耳倾听的老人,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老院长——沈文庆院士。今年“谷雨”日,实验室迎来了一支由11位院士领衔的重量级考察团。我十分有幸以志愿者的身份成为沈院长的短期助理。沈老年近八旬,依旧深入一线调研;面对才疏学浅的孙辈,平和亲切,认真聆听、耐心解答。沈老身上的家国情怀和大家风范令人感佩。
来实验室一年多了,有很多机会能与像沈院长这样的学术大牛近距离讨教,也可以随时与优秀青年学者畅谈,这也令我开阔视野,能力快速提升。庆幸自己来宁波的决定,很荣幸在甬江实验室建设发展初期就参与其中。祝她早日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
梁宏亮
科技发展部专员
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是深圳科创学院南山基地的一间会议室。今年1月4日,我跟着领导们到广东调研科创孵化生态建设,下午到了深圳科创学院。参观完展厅,正好赶上饭点,传说中的科创大佬李泽湘教授终于露脸了,请我们在会议室里吃了顿湘菜。
席间的讨论氛围和下饭的菜品一样,热力满满。李教授热情分享了这么多年在新工科、硬科技企业孵化方面的探索过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很幸运选择甬江实验室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在这里,我有幸与一群才华横溢、能力出众的同事们并肩作战,从他们身上学习工作方法,干事创业的精神;还能有与学术界、科创界、金融界杰出人士近距离交流的宝贵机会,收获满满。据说我是实验室第一位“00后”员工,希望自己在这块蓬勃发展的土地上,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为实验室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姜涵棋
技术经纪部专员
这组照片大多是办公室去往实验室路上拍的。虽然科研辛苦,但每当看到太阳洒在K1、K2,建筑与光线的互动;或是绚丽的晚霞染红天际,或是雨过天晴后地面上反射的倒影,心情就会轻松愉悦不少。我最喜欢每次从K1侧面小门望出去看到K2有消防用品柜子的门,太阳从某个角度照射,总能在雨棚、树和门之间形成一个有趣的对比。上个月看到一辆大卡车装满了很多实验设备,准备前往创园新场地,这才突然感觉到搬迁马上就要来了。下一个月实验室就要分批从过渡场地搬至创园了,我们也要和工业风的过渡地说再见了。临别前,抓紧科研之外,我想更多地去记录过渡场地的人事物。
龙 昱
激光微纳制造与测量研究组博士后
我以不同身份来实验室已经五六次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今年4月27日,我和浙大MBA俱乐部再次来甬江实验室参访交流,参观中“庆幸失败,庆祝成功”这句话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睛,我赶紧举起手机拍了下来。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科研人员,对创业者也是一种激励。
甬江实验室是宁波最大的科创栽树工程,对宁波而言意义非凡。希望我能为实验室的发展、宁波的发展尽一份力;也希望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实验室勇闯科技无人区,不怕失败,走向成功。
陈跃鸣
宁波市人大代表
宁波浙江大学校友科创园主任
宁波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副会长
去年6月,我从新加坡回国,加入甬江实验室微纳平台,那时正值平台计划最后论证和即将进入实施阶段,有幸参与微纳平台建设的全过程,记录下了那些难忘的时刻。如今微纳加工已逐渐成型,回看建设中的每一个瞬间,感慨万千,成就感满满。
那些不懈奋斗的日日夜夜,大家齐心协力,只为一个目标:打造一个真正的有特色的研发验证开放平台,不仅能支持前沿工艺技术开发,还要能提供先进的验证手段和系统的解决方案,帮助科学家和企业实现从“mind”到“market”的飞跃。致广大而尽精微,我愿与团队一道,让这一重量级开放平台真正支撑并持续赋能创新,在下一个3年、5年…..的创新路上留下更多精彩的瞬间。
张瓦利
信息材料与微纳器件制备平台研究员
来实验室一个多月,一切还在熟悉中。一天午饭后,在园区里散步,遇见了这棵树。暮春暖阳里,它静静地伫立着,风吹过,树枝摇曳,叶子沙沙作响。抚摸粗粝的树干,感受到了一粒种子落地、生根、经历风霜雨雪的成长。只有相信理想世界的存在,人生才能从无谓的漂泊变成值得的探寻。属于我的那粒小小种子,因缘际会下落到了甬江实验室的土壤里。我仿佛看到它萌芽、抽枝、展叶、坚韧挺拔于天地间。感恩!
郭惠露
先进结构陶瓷创新中心博士后
新园区快要启用了,这段时间正在抓紧推进项目收尾,我和同事们时不时就会来现场看看。这天天气晴朗,春意盎然,新园区显得特别美丽,我随手收集了她的美丽。看着实验室永久园区轮廓日渐清晰,心里不禁憧憬起未来在这里工作的场景,与同事们一起描绘属于甬江人的绚丽篇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是个人的人生,还是实验室的建设,一步一步踏实前行,乃是实现梦想唯一可靠的途径。大家一起努力吧!
陈晓东
创新能力建设部高级专员
三年弹指一挥间。
三年很短,但Y-Labers奋斗的故事很多。
明天,Y-Lab的队伍将越来越大,
继续在创新路上书写更多更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