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媒体中心-甬江新闻 -高峰论坛云集各路高手...
高峰论坛云集各路高手 精彩报告激励利器创新
发布日期:2022-08-31 来源:Y-LAB

       8月31日,由甬江实验室和微谱集团联合主办的材料、能源、化工与医药分析测试技术高峰论坛在甬江实验室隆重举行。论坛分为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和高峰对话。22位科学界、产业界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会议现场围绕材料、能源、化工与生物医药等领域分享了分析测试技术最新研究和应用进展,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讨论,旨在促进学术界、产业界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分析测试能力和水平,助力科技创新和赋能产业发展。

       报告精彩纷呈,共吸引了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18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在线参会人数突破5000人。现场座无虚席,讨论热烈,线上热闹非凡,气氛活跃。

       具有大学教授和科技企业创始人双重身份的同济大学教授任天斌,领导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和系统前沿研发的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苏全民,从事锂电池前沿研究的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禹习谦,在质谱界以“离子漏斗”新型离子光学系统闻名的宁波大学教授唐科奇4位科学家做大会报告。

       同济大学医学院/材料学院教授任天斌在十多年前就意识到分析测试技术的重要性,于2008年创办上海微谱检测科技集团,为企业研发和质控提供分析测试服务。任教授围绕“高水平科技服务,赋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分享了真知灼见,阐述了科技服务始终贯穿创新链的全过程,如果科技服务供应不足将严重影响创新发展。任教授通过微谱的探索实践,深刻认识到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作为关键的科技服务之一,必须深度嵌入各个产业链中的创新,才能提升自身的能力和赋能他人。任教授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把前沿分析测试技术、仪器研发最新成果和企业研发质控需求串联起来,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从而赋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创造价值。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苏全民曾在世界领先的分析仪器公司布鲁克担任高级技术总监,领导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和系统的研发。他领导开发的产品曾获R&D100(2002)和Microscopy Today(2012)年度最佳产品奖,并在纳米研究、磁储存和半导体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他在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测量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测量技术不断进步引领测量精度不断提高,从毫米到微米再到纳米尺度,形成了如今的纳米精测技术。伴随测量精度大幅提升,一大批革命性的新技术由此诞生,带来产业颠覆式发展。苏教授还分享了他在原子力显微镜研发方面的最新成果,一是把原子力显微镜用于产线纳米测量,精确快速在纳米尺度上检测产品缺陷,二是把原子力显微镜与智能机械臂结合,让原子力显微镜“动起来”,主动“上门就诊”,颠覆通常设备固定,待检测样品移动的做法,解决了搬运大型光学器件耗时耗力的送检痛点。当然,实现这一想法并非易事,需要解决机械臂的抖动和纳米尺度上测量的稳定性。苏教授借鉴了相机里的云台原理,使用局域运动的传感与驱动补偿等现代技术,让这双机器手达到纳米尺度的稳定性,实现了“动起来”的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尺度上测量的稳定性和图像的分辨率。这一最新成果使得复杂形状的原位纳米检测成为可能,而且检测周期也大大缩短,加快了精密制造的研发和工艺优化进程。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禹习谦分析了锂电池研发最新趋势及分析测量在其中的作用。他分析列举了多种先进分析测试技术,如高空间分辨成像和谱学实验技术、机器学习辅助识别电池内部材料失效的智能化技术等如何应用于储能电池研发中的案例。他还分享了中科院物理所设计的创新型一体化分析测试平台——互联互通惰性气氛综合分析系统,该系统如同一家电池“医院”,检验失效电池不再需要跑不同的“化验科室”,通过整合各种分析设备,串联各种分析技术,构建一个“集成化验室”,一站式快速找出“病因”。

       质谱技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称重”技术,称的重量是分子量和原子量。其原理是首先把分子转化成离子,利用电场、磁场将运动的离子按质荷比进行分离和检测,精确测定分子成分、结构性质和含量。但是普通的质谱仪有一个弱点,对于同分异构体分子量相同的情况下就无法称重量了,为此离子迁移谱IMS技术应运而生。宁波大学质谱技术与应用研究院院长唐科奇正是离子迁移谱IMS技术设备发展的突出贡献者之一。唐教授深入浅出介绍了IMS的理论基础、设备原理、重要应用、技术瓶颈及发展趋势。他的团队提出多维串联离子迁移谱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达到了较高的分辨率,大幅度超越当前国际商业化离子迁移谱质谱联用仪的结构分辨水平,为生物分子结构的精确表征提供了新的研究利器。

       下午,三个分论坛围绕“半导体、锂电及新材料分析测试”、“汽车零部件及高端装备分析测试”,和“高端化学品、化工及医药分析测试”并行。

       来自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院、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宁波诺丁汉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吉利汽车研究院、岛津、沃特世、捷欧路、CAMECA、蔡司、日立、安捷伦、微谱等学术界和产业界科学家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和最新产业动向,从基础研究、技术发展、产业需求、仪器制造等多维视角探讨如何以高质量的科技服务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分论坛不仅报告延续精彩,互动研讨的形式直接打通了技术和需求的通道。“我们公司的这个器件一直都找不出失效原因,听了刚才的报告让我突然找到了方向,明天就拿样品过来做检测。”一家公司代表握着专家的手,激动地说道。

       最后进行的高峰对话环节将本次论坛的气氛推向高潮,来自科学界和产业界的6位嘉宾,围绕“分析测试服务在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增进学术界、产业界合作,共同提升分析测试能力和水平”为主题,结合亲身实践,展开了一次面对面的跨界对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位专家一致认为,科研仪器是科学进步、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江丰电子副总经理钟伟华以高纯金属材料与溅射靶材研发与生产为例,阐述了高精尖科研仪器和分析测试技术对江丰电子高纯靶材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的重要作用。沃特世高级经理蔡麒分享了其公司预见性地布局材料领域测试仪器的研发,其产品帮助很多企业的研发顺利推进。

       永新光学联席董事长毛磊从浙大光学仪器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光学显微镜制造,从江南光学仪器厂技术员到领导永新光学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0年间不断根据用户反馈提升产品品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苏全民多年从事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研发,捷欧路电镜技术首席专家苗澍则一直从事电镜技术的前沿研究。三位嘉宾不约而同地谈道,仪器不是做出来的,是用出来的。科研仪器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户使用,不断迭代。专家们借此机会,呼吁大家多使用国产仪器,帮助国产仪器不断改进提高,从低端走向高端,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才投身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发中,通过利器创新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本次论坛在意犹未尽中落下帷幕。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此次论坛为科学界和产业界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是一次交叉融合的高水平大会。作为主办方甬江实验室愿意继续为大家搭建交流平台。期待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