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轮技术变革呈现的产业赋能效应和创新扩散效应,既是推动转型升级的战略契机,也面临技术快速迭代的严峻挑战。对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而言,产学研协同创新正成为宁波在本轮产业变革“竞速赛”中突围制胜的关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优化我市科创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科技支撑,3月7日,宁波市工商联举办主席(会长)企业走进甬江实验室暨“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活动,汇聚政、企、研三方力量,意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宁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雅莲,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岩,甬江实验室主任、党委书记崔平,市府办、市委组织部、市督考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部门领导,市工商联主席、富邦集团董事长宋汉平等企业家共40余人参加活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建云主持活动。
会前,全体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甬江实验室的材料分析与检测平台、微纳平台和重要科研成果实物展,实地感受甬江实验室在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绿色化工与能源材料、高性能结构与功能材料、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交叉与前沿技术等领域的强大研发实力和坚实的产业化基础。会上,崔平详细介绍了甬江实验室的发展概况、科研团队情况和近期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
舜宇光学董事长叶辽宁,永新光学联席董事长、总经理毛磊,长阳科技董事长金亚东、月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国洪以及宁波燕创厚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增等企业家纷纷建言献策——放大“1+1”协同效应。
永新光学联席董事长、总经理毛磊说,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企业靠单打独斗突破技术壁垒与市场边界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企业需要从“全能型选手”转型为“资源整合者”,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孤岛效应”。目前,永新光学已与甬江实验室、上海交大、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协同创新生态。
舜宇光学董事长叶辽宁表示,科研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不仅困扰着初创公司,就连他们这样的大企业也同样面临重金投入却回报递减的难题。如果能让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组成创新联盟,让不同规模的企业能按需使用高端仪器设备,共享智能化实验室资源,这样既能避免重复建设,又能大幅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
“叶总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对我们这种比较传统的制造企业来说,创新更为艰难,由于资源有限,经常陷入生存和创新的两难境地。”月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国洪深有感触道,“如果能建立联合创新机制,让甬江实验室这样的科研机构承担关键技术攻坚,企业就能腾出更多资源布局长远”。
“甬江实验室拥有丰富的科研设备和研发力量,可以开放共享给企业家。”甬江实验室主任崔平透露,甬江实验室牵头联合厦门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晶圆级双光子制造动态红外测量系统样机即将进入应用阶段,该设备测量灵敏度达到数十纳米级。“期待更多宁波相关企业共享设备资源,开展深度应用合作。”崔平说。
各相关部门领导结合本部门的职责,介绍了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政策举措,对企业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一一作出了回应。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雅莲指出,优越的发展环境必将构筑起人才高地优势,甬江实验室等新型研发平台已突破传统科研机构框架,在人才战略实施层面展现出独特价值。通过构建完整的人才梯队培育体系,实验室汇聚的科研团队及其前沿技术项目,正为宁波制造强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这种以高端人才驱动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她强调,甬江实验室等科创平台要充分发挥效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全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市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二级巡视员钱爱民,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乐敏,市工商联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王岩,市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陈晓东参加活动。